×
弘扬茶文化,助推茶产业-兼谈云南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(2)
发布日期:2024-08-05 来源:原创 浏览:46
分享:


来源:《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作者:罗乃炘发布时间:2010-05-17


    2. 文化是品牌的核心
    关于饮茶,鲁迅先生有一段妙论:“有好茶喝,会喝好茶,是一种‘清福’,不过要享这‘清福’,首先就须有功夫,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。”这是鲁迅先生饮茶的切身体会。品茶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,有不可言说的幽韵在内,正如当代作家峻青在《品茗谈屑》中所说:“我在独自品茶时,却总是感到有一种山川的灵秀之气,与茶香一起涌来。所以我想:这茶就是山川的灵毓所钟,也可以说,这山川的灵秀之气,就是茶之魂、茶之魄。由此我更加认为,茶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,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茶本身也就是文化,或者确切一点说,茶,是反映了文化。”著名茶学专家、博士生导师刘勤晋教授认为,中华茶艺核心的思想是:和、静、怡、真四个字,即:①“和”为茶艺之魂;②“静”乃修行之径;③“怡”为心理体验;④“真”为最高理想。
    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,始终内含着一种真、善、美的崇高精神,普洱茶文化的核心就是和谐,其中的精神内涵已与云南各地的民族意识、民族气质、民族品格水乳交融,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幅人与自然、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活画卷。云南普洱茶有着悠久的历史、厚重的文化积淀,蕴藏着巨大的商机。要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潜能,使文化与产业有机结合,提高茶产业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。文化是品牌的核心,普洱茶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茶文化在茶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。因此要大力弘扬茶文化,积极发展各种茶艺,繁荣茶文化创作,建设茶文化基地,举办多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,把云南悠久而绚丽多彩的民族茶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。
    处于茶马古道要冲的大理(下关)线路,它发端于思茅地区(今普洱市)、西双版纳的云海茶山之中,向西通过云县、凤庆到达大理,再向北至丽江经中甸、维西、德钦进入西藏。这从近代下关茶叶生产的史料可以得到证明:长期以来下关成为最大的紧压茶加工集散中心,原料主要来自缅宁(今临沧)、顺宁(今凤庆)、车里(今景洪)、佛海(今勐海)、南峤(今勐遮),运输全靠马帮。主要产品为销往藏区的边销茶(包括沱茶、紧茶、饼茶)。1941 年滇藏合资在下关成立“康藏茶厂”(即下关茶厂的前身);创制于1902年的下关沱茶至今已逾百年,曾三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,三次荣膺世界食品“金冠奖”,并获得国家“原产地标志产品注册”。近三年来,公司致力于茶文化的宣传普及活动。继2005 年成功举办“下关沱茶瑞贡京城”活动,以及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赠送发行“天下和合-两岸沁香”纪念茶以后,于2006 年又成功举办了以下关沱茶进藏为标志、“世代茶缘-藏汉和欢”为主题的企业大型公益活动。三次活动的成功举办,扩大了云南普洱茶的知名度,为云南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。
    普洱茶的本质是“后发酵”,微生物的发酵是其核心价值所在,是生物的产品,是时间的产品,普洱茶独特陈香和回甘滋味在于它的形成处于不同的时空境界之中,具有不可模仿性。下关的风、下关的燥、下关的湿、下关的热、下关的冷、下关气候的多变,也许把茶马古道上江边的风、河谷的湿热、山岭的清凉、雪域的寒冷和地域的多变囊括于一身,茶马古道重镇下关真所谓是:“禀天地之灵气,集山川日月之精华。”我在猜想:下关也许就是普洱茶的天堂,不然下关沱茶怎么会名扬中外呢。这种经过蒸、压而带有“蜜香味”的佳茗给世人一种新鲜的体验和陶醉-“沱茶的清香使人想起农家院落的芬芳-”。“从来佳茗似佳人”(宋-苏轼),下关沱茶的独特风味,真真不负“妙香佛国”-大理,钟灵毓秀之地。
    白族“三道茶”这一社会文化品牌和白族地区特有的礼仪习俗,通过与民族歌舞、民族服饰展演等文艺形式相结合,以一种全新的消费形式进入了文化市场,对推进大理旅游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。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,既浸透了白族人民豁达好客的浓情蜜意,也蕴含着无限深邃的人生哲理。它的起源,唐代樊绰《蛮书》中将茶“以椒、姜、桂和烹而饮之”,是回味茶最初的雏形。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《徐霞客游记》中有“注茶为玩,初清茶、中盐茶、次蜜茶”的记载,从中我们可以探索其演变的历史。